Ash Henson 是 Outlier Linguistics 的共同創辦人及技術長,現於台灣大學鑽研語言學以及古文字學。Outlier Linguistics 目前已開發出中文字的學習 app,現正在 Kickstarter 募資準備朝日文漢字前進。

已鑽研中文多年的 Ash 強調中文字並不是獨立運作的個體,重視組合成一個字所需的各種功能性單字。透過詞彙理解力組織中文字構,能夠有效地提升中文學習成效,即使面對從未學過的字詞,也可以輕鬆推敲出可能的涵義或發音。

此次訪談由 Glossika 創辦人 Michael Campbell 親自主導,同樣通曉多國外語的兩個外國人,至今有志一同的為大家開拓不同的語言學習途徑,並以他們各自的經驗,和我們分享了學習中文時的發現。

拋下厚重教科書,異於常人的學習方式

對中文母語學習者來說,我們從小就天天抄寫生字簿訓練認字,但對非中文母語者來說,沒有身處在語言的環境下,自然無法獲得最真實的學習回饋。

約在 25 年前,Ash 第一次接觸中文字時,他用的就是最基礎的學習模式,坐著不斷的抄寫,桌邊參考書也不斷的疊。回想起來,發現那真是一個毫無效率的學習方式,同樣的方法,Mike 也曾經是這麼學的,兩人面面相覷,深刻理解對方初學中文之苦。

當我們已經在起跑點上落後,我們就勢必另尋更有效率的學習方式。 Outlier,將給予廣大中文學習者更多的練習選擇、更細膩的學習體驗。Outlier 一詞原為統計學中的概念,用以表示那些帶有顯著不同的「異常值」。以這個名稱命名,貼切形容它有別於其他中文詞典,透過拆解字義,幫助大家「字字」斟酌中文的奧妙。

outlier_app

著重於字的本身結構,一次學會各種相關字詞的作用

Ash 說:「身為非母語人士,想學好中文單字靠努力是行不通的,至少得要承受一切的辛苦,並盡可能的走在學習的捷徑上。」 為了讓初次認識中文的人,全面性地了解一個中文字所包含的所有元素,Outlier 對文字構造的介紹,上下左右、裡裡外外都不馬虎。

在生活中使用頻率很高的中文字,許多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字組成的「合體字(Compound Characters)」,而所謂的「偏旁(radical)」,指的是組合合體字的各個部件。例如我們在報上名字時習慣說:弓長 ─ 張、雙木 ─ 林,或是「心」一字的位置不同,與其他部件搭配出不同組合,例如:憾、感。

透過 Outlier 說文解字,我們不僅更深入每個字的結構,還能夠重回過去看看中文字形的演變過程。雖然遠古的中文發音我們無從得知,但是從中文一些用字現象可以認識古代發音規則。「通假字」表示暫時借用其他字的讀音來代替本字,而有些讀音到現今源遠流傳,像是「我」這個字的象形文看起來像兵器,本義最早用來象徵「手持戰戈的人」,後來才借音來指稱「自己」。

穩紮穩打地學習詞彙、語法、發音、字構這些小環節,確實理解每一個部件所代表的功能,哪個部件表示發音?哪個部件賦予意義?哪個部件既不發音又不帶意義?你就能慢慢領會中文的箇中滋味,成為中文的箇中翹楚!

認識漢字形、音、義,打好識字基礎缺一不可

居住在台灣至少 20 年的 Mike,流利使用中文的功力不在話下,他也提到自己過去初學中文時的經驗與發現。「當我學習中文時,我慢慢發現許多字的部件重覆性很高,這些字的發音同樣聽起來非常相似,讓我不禁思考表音部件(sound components)的存在,也漸漸開始感受到中文的規則。」

用相同表音部件所組成的字,有的字發音其實相去不遠,甚至是一模一樣。例如:「贈(ㄗㄥˋ)」、「噌(ㄘㄥ)」、「繒(ㄗㄥ)」,都是由「曾(ㄗㄥ)」作為表音部件,而有相似的發音,就算一開始不認識這些字,也能大概猜出讀音。因此只要先掌握中文字的形音義特性,就能更熟悉詞彙,再來理解文意,進而書寫文字。

探索新語言的過程中,這些規則將被一一揭開,而我們根據自身見解,會自行理出一套學習方法。而 Ash 表示,隨時間的演進,中文字與字之間的關係,可能也會跟著改變。要學的精準到位,還是盡可能的拆解細節最好,清楚了解每一個部件所扮演的角色,才能真正貫徹一個語言,這正是 Outlier 設立的目標之一。

記憶單字之餘,聽說練習也必須雙管齊下

「我之所以製作 Outlier ,就是希望有人能打造一臺時光機,好讓我將現在的成果交給過去的我,減輕當時的學習痛苦」Ash 打趣地說。提到學中文的過程,Ash 和 Mike 心有戚戚焉。初學階段,好像認為中文沒有很明確的文法,就可以鬆一口氣,沒想到模稜兩可的用法再加上聲調起伏,種種困難度,讓中文無庸置疑地對他們倆來說,是一門困難的語言!

Mike 認為,反覆地聽與說是自學語言的重要任務之一,單單抄寫中文、硬背中文是不夠的,將它活用在生活中,練習應對進退,進步的幅度不可同日而語。正因語言,是用來與世界溝通的媒介,是我們與人交心的那一把關鍵鑰匙,因此 Glossika 線上平台就此誕生,讓大家除了能通過熱門的外語認識世界,也進而關切少數語言的文化。

針對 Mike 對於聽說能力的重視,Ash 給予正面的肯定。在台灣生活 12 年的時間,Ash 幾乎天天都在說中文,即使知道字怎麼寫、怎麼用,但是音調錯誤的問題還是一再發生,明明心裡想著「麻(ㄇㄚˊ)辣」,卻錯誤地唸成了「馬(ㄇㄚˇ)辣」。藉此 Ash 領悟到,改善發音最好從一開始學習就試著揣摩音調,「先用聽的來學習『麻辣』這個詞,一遍又一遍地模仿發音,而後我再把它記下來,接著去弄清楚它的寫法。」用聲音連結文字,多種感官同時記憶這些字詞,就能自然加深印象。

用顏色勾勒筆墨橫姿的書法藝術,理解中文的多元面貌

學習中文這麼長的時間裡,Ash 也或多或少承襲了中文字的方圓兼蓄之美,以一個課堂上唯一的西方學生來說,他寫出來的中文字體,連教授都誇讚高於期待之上。

中文已經變成 Ash 生活的一部分,甚至可以說,他對中文的投入可能更甚於一般人。但是中文書法藝術與一般所學的中文是截然不同的世界。雖然書法家杜忠誥先生曾這麼告訴他:「草書不是用來讀懂的,是拿來欣賞的。」但是渴望更細微地深入每一個字義的 Ash,可不願僅止於此,為了體會草書的放蕩不羈,楷書的端莊秀麗,他運用不同顏色區塊標示特定的字詞,拆解字形的構造,仔細捕捉書法的曲折多姿。

不過,我們時常為了書寫方便快速,字跡就潦潦草草帶過,這對外國人來說,可能連想用顏色區分都無從下手!

語言為何擁有如此千變萬化的姿態?在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到的定義,認識一個全新的文化、認識不同風格的人們,需要適應的小地方也都會慢慢浮現。

比想像中困難的日文漢字,也能同樣劃分出功能

除了書法,日文的漢字也衍生出獨特的一套系統,不只有些字詞與我們認知的中文意思不同,而且相同漢字還可能有兩種發音方式:音讀(On readings)、訓讀(Kun readings)。「音讀」顧名思義,就是近乎採用中文原本的發音,而「訓讀」則是只借用漢字的形與義,保持日本原有的讀音念法。

對日文也有涉略的 Mike,用一個字就清楚告訴我們這兩種讀音的差異。如我們一般所說的「山」,通常以訓讀來唸為:「やま」(yama),但像是日本最高的「富士山」可就要用音讀來唸:「ふじさん」(Fujisan)。明明是同一個字,卻擁有不同發音原則,兩種讀音的複雜性也是造成非母語人士學習上的困難,甚至連中文母語者也很容易搞錯。

因此在募資平台 kickstarter 上,Outlier 正在推廣新的專案 ─ 日語漢字詞典(The Outlier Kanji Dictionary),同樣利用拆解中文字組的方式,讓日文學習者有全新的漢字學習體驗機會!不僅直接以圖示介紹漢字書寫形式的演變,還有它在不同字詞中所分別帶有的意義。當然,還有一個最獨樹一格的特色,那就是組合成一個漢字的這些小部件,他們都別具什麼作用,也都一併解釋給正為漢字苦惱的朋友們。

贊助 Outlier 的日文漢字 app

◎4種功能性部件 ⬇
outlier_kanji
( 圖片來源:Outlier blog )



一機在手,學習無窮

想要即刻體驗中文之美的朋友們,你可以直接到 Outlier 官網 搜尋你想了解的內容,Outlier 有如中文大數據資料庫,「適用於初學者的基本版簡單好上手,而進階者的專業版造詣更精深」,再免費下載中文字典 Pleco,你的中文學習之旅就能馬上起程!

不過先別急著出發,還有無須下載就可以直接進行的 Glossika 語言訓練,利用整句式學習加強聽說能力,一開口就是流利外語,驚艷全場!想要更深入台灣在地文化,還有客家話(海陸腔四縣腔)、臺語課程可以選擇,趕快推薦給你身旁的外國朋友們吧,重點是,註冊完全免費